本网讯(通讯员 万鹏 樊明轩)慈眉善目的南极仙翁、横眉怒视的白虎吞口、面目狰狞的开山将军、亦庄亦谐阴阳太……3月19日下午,湖北恩施学院图书馆广场上,一副副形象生动的傩面具在同学们的笔下绘成。
“真的太开心了!来到恩施读书后,就一直听说恩施傩面具古朴而又华丽,但始终没有见过。没想到这次不仅能近距离看到,还能动手绘制属于自己的傩面具。”参与此次活动的许瑜同学兴奋地说。
本次“傩里傩气·共绘民族情”傩面具制作活动系湖北恩施学院第七届民族文化节子活动之一,将“非遗”文化请进校园,让当代大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感悟传统文化。活动特邀恩施傩戏(傩面制作技艺)第28代传承人汪儒斌进行文化宣讲,并展示傩戏正神全套36副面具,现场共有150名师生参与非遗傩面具的绘制。
“长久以来,土苗儿女希望借助‘傩’的力量来表达对先祖的崇拜、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宣讲过程中,汪汝斌对恩施傩文化的渊源、意义和发展进行讲解。恩施傩戏是湖北民间戏剧种类之一,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傩面具是傩文化中傩祭、傩仪所使用的道具,是自远古时代以来人们的重要精神力量。
同学们领取了由香樟木制成傩面粗坯后,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先使用粗砂纸打磨毛面,再使用细砂纸修缮棱角,敷彩上色、勾勒描边,两个多小时后,同学们纷纷绘出了栩栩如生的傩戏面具。面对记者采访,刘鑫怡同学说:“起初感觉到很新奇、很有趣,慢慢才发现制作的不易,想到傩面制作不仅需要上色,还要有构图、雕刻等步骤,这些都要手工完成,心中不由得感慨非遗传承的不易,更是对传承人肃然起敬。”
绘制期间,汪儒斌讲授了不同傩面形象背后的故事,让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理解进行彩绘,感悟色彩与镂刻两种艺术的碰撞。更有不少路过的同学被面具所吸引,驻足观看,绘制的同学也主动讲起了傩面文化。现场更有同学拿起手机进行了网络直播,将傩面制作技艺通过自媒体平台传播出去,整场直播收获四万两千个余个点赞。
“希望能够通过传承非遗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活动负责人朱帅说,“我们采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DIY形式,提供傩面具绘制原材料,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通过切实体验,关注到非遗文化、喜欢上非遗文化。”
据悉,湖北恩施学院第七届民族文化节还将进行西南卡普制作技艺展示、社饭制作等系列活动,立足本地特色,充分展示民族文化,讲好民族故事,传播民族好声音。
(编辑|翁敏 审核|熊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