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筑牢心理健康防线,同时对8月下旬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培训的培训成果进行转化和衔接,9月19号上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各学院学生发展中心及学生处、公寓中心全体成员开展“规范于心积极于行”为主题的秋季学期心理工作专题会议。此次会议聚焦工作中学生心理健康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集中讲解我校心理工作机制和心理工作流程积极化实操,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提供有效支撑。

全员育人,规范于心。会议伊始,由学生处处长段晸主持此次会议。学生处覃惠敏主任进行心理工作专题内容讲解,覃主任首先通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通过举例看见问题困境,深入到从问题干预转化到培育品格优势,真正帮助学生从摆脱问题困境到转化为成长优势。在心理机制工作讲解中,强调三线定位,以普及教育、重点关注、危机干预作为主线,构建四级防护网络为防线,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杜绝极端事件为底线,分层提供心理支持,共筑学生心理工作。在心理机制工作处理过程中,从两个病因视角和现象视角出发,从“预判风险” 到 “阻断风险”,形成完整的防护链条,真正的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保障心理健康工作规范化和干预处置积极化。在心理工作流程规范化讲解中,通过“三看两问”识别法,助力心理异常识别与初步干预,以细化分级转介与跨岗位协同,并在跨岗位协同“三个及时” 机制,保证心理育人的有效性,以及规范化处理因心理问题出现的危机事件。

全过程育人,积极于行。会议中,由心理中心提供的具体案例进行问题探讨,分小组进行现场案例分析,聚焦案例问题本身,精准定位问题,进一步明确危机识别和心理工作初步响应程序。同时邀请健康学院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胡浩进行学生案例分享,探讨案例问题根源以及解决办法,并获得积极反响。

全方位育人,共同参与。会议末尾由副校长曾繁荣进行会议总结,强调要坚持和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高度重视心理育人工作,以及推进全方位育人的必要性。心理健康工作是学生工作的组成环节之一,心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一线辅导员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只有凝聚多方力量,才能真正为学生工作赋能。在学生心理危机工作的实际开展中也需要多方响应,并注重采取正向行为和及时启动机制,才能将心理工作流程规范化真正的落实到位。

本次会议是学生处针对心理工作从问题干预向积极培育的衔接和转化。通过构建规范化工作体系和跨部门协同机制,为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我们将持续进一步深化积极心理学实践,向教学体系中过渡,并优化流程落实,通过强化队伍赋能,构建全方位心理支持网络,切实做到护航学生成长。
责任编辑/黄秀涵
审核/覃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