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姜红梅)“10月27日至11月1日,我有幸参加兰州信息科技学院为期六天的SC(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筑基工作坊。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一线教师,我带着对‘如何让学生真正学进去’的困惑而来,带着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深层理解而归。”刚接受教学改革筑基工作坊培训的姜老师回到学校接受采访时说道。
让我们一起听听姜红梅老师关于“SC(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思考。

理念重塑: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场”
以往,我在设计课程时,更多思考的是“我要讲什么”“如何讲得精彩”。但在赵炬明教授的讲座和小组研讨中,我逐渐意识到,SC改革的核心不在于教师“教”得有多好,而在于学生“学”得有多深。
“新三中心”理念让我重新审视课堂:我们是否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为他们设计了有意义的学习路径?是否提供了及时有效地学习支持?这些追问,正是我今后教学改进的起点。
路径探索:让课堂“活”起来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经典内容与当代学生产生共鸣。SC理念为我指明了方向:
在《语言能力训练》中,我将更注重创设真实语境,设计项目式表达任务,如“朗读者”“我是演说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建立个性化反馈机制,关注每个学生的表达困境与成长需求。
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我将尝试以主要文人为线索的议题式教学,打破朝代界限。通过引导学生与杜甫、李清照等文人进行“跨时空对话”,并辅以小组研讨、文本创意改编、与历史或哲学进行跨学科互读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建构对文学史的认知,让经典文本真正在当代语境中“活”起来。
以改促教:从“获奖教师”到“成长导师”
曾获得湖北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也多次在校级“精彩课堂”中获奖,这些荣誉是对我教学能力的肯定,但也让我一度陷入“表演式教学”的误区。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学的真谛不在于课堂的“精彩度”,而在于学生的“获得感”。
未来,我将把SC理念系统融入教学实践:在课程设计上,更注重学习目标的清晰界定与达成路径;在课堂实施中,增加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学习评价上,建立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真正实现“教”为“学”服务。
教学改革,从“我”开始
SC改革不是一套僵化的操作方法,而是一种教育哲学的回归——回归人的成长,回归学习的本质。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教师,我愿做这场静悄悄革命的践行者,从我的课堂开始,从每一次用心的教学设计开始,让更多的学生因为我们的改变而爱上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
编辑/李奕菲
审核/唐雅溱